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意思◥
義參「不辨菽麥」。見「不辨菽麥」條。
◣典故來源◥
此處所列為「不辨菽麥」之典故來源,提供參考。
《左傳.成公十八年》春,王正月庚申,晉欒書、中行偃使程滑弒厲公,葬之于翼東門之外,以車一乘。使荀罃、士魴逆周子于京師而立之,生十四年矣。大夫逆于清原。周子曰:「孤始愿不及此,雖及此,豈非天乎!抑人之求君,使出命也。立而不從,將安用君?二三子用我今日,否亦今日。共而從君,神之所福也?!箤υ唬骸溉撼贾敢玻也晃锹??」庚午,盟而入,館于伯子同氏。辛巳,朝于武宮。逐不臣者七人。周子1>有兄而無慧2>,不能辨菽麥3>,故不可立4>。
〔注解〕(1)周子:指晉悼公(西元前586~前558),春秋時晉國國君,名周。襄公曾孫。在位期間施行仁政,大會諸侯,使魏絳和戎,又與楚國爭奪鄭國。在位十五年。(2)慧:聰明才智。(3)菽麥:豆子和麥子。(4)立:指立為國君。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不辨菽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菽,就是豆子。麥,則是麥子。兩者都是很普通的農(nóng)作物,而且形狀完全不同,極容易分辨。如果一個人連豆子、麥子都無法分辨,就是形容這個人非常無知,連基本的常識都沒有。這句成語出自《左傳.成公十八年》。當(dāng)時晉國發(fā)生政爭,貴族大夫欒書、中行偃為了爭奪政權(quán),先殺了受到厲公親信的胥童,然後又殺了厲公,立襄公的曾孫周子為國君,是為晉悼公。周子時年才十四歲,根本無法親政,且有年長的哥哥,但欒書等人為了掌握政權(quán),把周子當(dāng)成傀儡,就稱贊周子十分聰明,并詆毀他的哥哥,說他十分無知,連豆子和麥子都沒辦法分辨,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做國君呢?後來「不辨菽麥」這句成語被用來形容人愚昧無知。亦用來比喻缺乏常識或判斷能力。
Jin Bian Zuo Mai
下一篇:炙手之勢的意思 炙手之勢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汗流浹體的意思 汗流浹體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