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意思◥
義參「無所適從」。見「無所適從」條。
◣典故來源◥
此處所列為「無所適從」之典故來源,提供參考。
◎1《左傳.僖公五年》晉侯使以殺大子申生之故來告。初,晉侯使士蒍為二公子筑蒲與屈,不慎1>,寘薪焉。夷吾訴之,公使讓之。士蒍稽首而對曰:「臣聞之『無喪而戚,憂必讎焉;無戎而城,讎必保焉?!豢茏囍?,又何慎焉!守官廢命不敬,固讎之保不忠,失忠與敬,何以事君?《詩》云『懷德惟寧,宗子惟城?!痪湫薜露套谧樱纬侨缰??三年將尋師焉,焉用慎?」退而賦曰:「狐裘尨茸2>,一國三公3>,吾誰適4>從?」
〔注解〕(1)慎:劉師培以為「慎」是「誠」字傳鈔之誤,「誠」與「成」通。(2)狐裘尨茸:狐貍皮所做的皮裘,毛很雜亂。尨,音ㄇㄥˊ。尨茸,雜亂的樣子。(3)三公:指晉獻公、公子重耳、公子夷吾。(4)適:古音ㄉ|ˊ。專主。
◎2《左傳.宣公十二年》伍參言於王曰:「晉之從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縠剛愎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帥者專行不獲,聽而無上,眾誰適從?此行也,晉師必敗。且君而逃臣,若社稷何?」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無所適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據(jù)《左傳.僖公五年》載,春秋時,晉獻公愛寵妾驪姬,立她為夫人。後來驪姬想立自己的兒子奚齊為太子,於是設(shè)計陷害太子申生,和兩位公子重耳與夷吾。驪姬先慫恿獻公命申生守曲沃,重耳守蒲,夷吾守屈,只把奚齊和她妹妹與獻公生的兒子卓子留在身邊。又派士蒍去筑蒲城和屈城。士蒍知道驪姬離間獻公父子的陰謀,所以城筑了一半就停工了,把柴薪曬在上面。公子夷吾知道此事,就向獻公控告士蒍辦事不力。士蒍為自己辯解道:「臣聽說:『如果沒有喪事卻悲傷,憂愁必然接著到來;沒有兵患卻筑城,必會被敵人據(jù)守。』既然會被敵人據(jù)守,又何必完成它呢?擔任官職而不服從君命,是不敬;把敵人可以據(jù)守的城池筑得堅固,是不忠。一個失去忠敬的臣子,還拿什麼事奉國君?希望您能夠以修養(yǎng)德行的方式來鞏固宗子的地位,又有甚麼城池比得上呢?」士蒍退下後,又感慨地賦詩明志,詩云:「如今國家混亂的情勢,就像破舊狐裘上的毛一樣紛亂,一個國家有了好多位君主,我真不知該聽從誰的命令才好!」典故來源又見《左傳.宣公十二年》。言楚國與晉國交戰(zhàn),楚莊王見到晉軍聲勢浩大,本想退兵,但是臣子伍參力主迎戰(zhàn),并分析敵情說:「晉國的執(zhí)政者是新上任的,不能發(fā)布號令。他的副手先縠剛愎不仁,不肯聽從命令。晉軍的三個統(tǒng)帥無法專權(quán)行事,想聽命又沒有上司下令,如此一來,大軍該聽誰的命令才好呢?所以這次戰(zhàn)役,晉軍必敗?!埂笩o所適從」在此亦為不知聽從誰才好的意思。後來「無所適從」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但多用來比喻處理一件事卻不知如何是好。
Wei Z-i S-i Cong
下一篇:推己況人的意思 推己況人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指日可期的意思 指日可期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