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南港遺址是臧振華於1983年所發(fā)現(xiàn),其主要位置在七美島陳氏宗祠後方,現(xiàn)地表的海拔高度約為11.7公尺。值得注意的是,南港遺址并不直接位於海岸旁的沙丘位置上,遺址遺物分布范圍的邊界和最近的海岸地點,約有三百公尺的距離。而澎湖群島幾千年前海平面高度升降研究顯示,澎湖群島海平面高度最高的時期約在4700 B.P.(Before Present,距今)。當時的海平面高度略高於現(xiàn)代海平面2.4公尺。根據(jù)此資料,則南港遺址在史前時期必然更靠近海岸。
南港遺址的年代牽涉到臺灣新石器時代早期橄欖石玄武巖石器礦源、使用、古代人群互動、移民和海上航行等重要課題;目前所測得的碳十四數(shù)據(jù)顯示該年代在4200-3800 B.P.間。臧振華先生認為史前人類在南港遺址聚落遺址的占居,開始於臺灣西南部的牛綢子文化早期階段,年代約在4200 B.P.左右,其時間至少橫跨數(shù)百年之久,最後則可能在陶器風格轉變?yōu)榇罅渴褂眉毨K紋陶和泥質素面紅黑陶時,聚落遭到棄置,年代約在3800 B.P.左右。
出土的遺物除了大量的石器之外,還有夾砂巖類陶器、夾貝屑類陶器、夾板巖類陶器、泥質陶器、大量貝類、及一具墓葬等。目前對該遺址的看法,大致可綜述為下列三點:
1.南港遺址是經年占居的海島貝塚聚落遺址。當時人們無疑以海洋資源為主要的生計來源,從一件陶器上發(fā)現(xiàn)的稻殼印痕,和海島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看來,稻米的遺留可能來自海外。南港遺址所屬的繩紋紅陶時代,史前人類已長期食用稻米,若南港遺址的居民可以從其他地方獲得稻米作為食物資源,則他們在七美島的居住就可能進行經年性的占居。
2.南港聚落遺址是制造石器的產業(yè)聚落。
3.南港聚落的占居與廢棄,目前傾向的推論有二:一、對稻米的依賴日漸,進而減低依賴海洋資源的生業(yè)方式,因此移居到臺灣西南地區(qū);二、史前人類對於石器原料取用的認知改變。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