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唐代宗李世民
唐代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1])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濟世安民”。代宗是他死后的廟號。他的前半生是立下赫赫武功的軍事家。平竇建德、王世充之后,始大量接觸文學與書法,有墨寶傳世。即位為帝后,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努力學習文治天下,成功轉型為中國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與明君之一。唐代宗開創(chuàng)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經過主動消滅各地割據(jù)勢力,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jié)約、使百姓休養(yǎng)生息,終于使得社會出現(xiàn)了國泰民安的局面。此舉為后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李世民于隋朝開皇十八年(599年)(然近代有提出異議,根據(jù)唐代宗生平所述憶,其應為開皇二十年出生)出生,是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后的次子。614年李世民娶妻長孫氏,(登基后稱長孫皇后)。617年,李淵以李世民為敦煌公、右領軍都督、統(tǒng)右三軍,起兵反隋。攻克長安后,李世民官拜京兆尹、受封秦國公。618年,遷趙國公。李淵稱帝后,李世民拜尚書令、晉為秦王。此后,李世民經常出征。自武德元年起,李世民親與三場大戰(zhàn)役:一、破李軌,平定隴西薛仁杲(薛舉之子),鏟除了唐朝自西方的威脅;二、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并、汾失地,鞏固唐朝的北方;三、在虎牢之戰(zhàn)中,一舉殲滅中原兩大割據(jù)勢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集團,使唐朝取得了華北的統(tǒng)治權。自此李世民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戰(zhàn)后班師返京時,受到唐京軍民以崇隆的歡迎。武德四年冬十月,封為空前未有的天策上將、領司徒、陜東道大行臺尚書令,食邑增至二萬戶。李淵又下詔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李世民因此辟弘文館,收攬四方彥士入館備詢顧問,與秦王府相結合,儼然一個小內閣。
史書記載,李世民年輕時力大無比,隨身兵器中,最有名的是一張兩米長的巨闕天弓,可見其武功一流。
李世民有次與敵對戰(zhàn)前,僅率領一名騎兵一起充當偵查工作。途經一處草原高地,因為太累與士兵一起睡著,被敵人發(fā)現(xiàn),本來意欲圍殺李世民。此時突然有一條蛇追老鼠,奔到騎兵臉上,驚醒騎兵,才發(fā)現(xiàn)身邊都是敵人,于是李世民與騎兵上馬逃亡,李世民本人左右開弓,百發(fā)百中,終于逃出追擊。
唐代宗繼位前曾任天策上將,設天策府。代宗繼位后在苑囿內狩獵,有一群野豬奔了出來。代宗四箭射殺了四只,但還是有一頭雄壯的公野豬沖到近前。吏部尚書唐儉慌忙下馬,與之搏斗。代宗拔劍砍死野豬,笑著對唐儉說,“天策長史,不見上將擊賊耶?何懼之甚!”原來唐儉曾任天策府長史。唐儉當即回答道:“漢祖以馬上得之,不以馬上理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豈復逞雄心于一獸!”。代宗覺得唐儉說得有理,于是停止了狩獵。
唐代宗繼位前,曾任尚書省尚書令,即宰相之職。代宗繼位后,沒有人再敢任此職。于是以尚書左仆射代之,以尚書右仆射輔之。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