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朱棣身邊的和尚
朱棣身邊的和尚叫姚廣孝。
姚廣孝,法名道衍,字斯道,蘇州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明成祖朱棣自燕王時代起的謀士。
當年,朱元璋在他的身邊有些僧人,他也給自己的親王每個親王配備一個主錄僧人,輔佐他,幫助他,做一些佛事、法事。安排在朱棣身邊的這個人是誰呢?就是姚廣孝,姚廣孝的法名叫道衍,所以又稱做僧道衍。朱棣就藩北平,僧道衍要求跟隨朱棣一同來到北平。僧道衍跟朱棣之間,心里是相通的。僧道衍有一次說,你把我要在你的身邊,我會送給你一頂白帽子戴。什么意思呢?朱棣本身是親王啊,“王”字上面要加一個“白”的帽子,就是“皇”。朱棣心知肚明,一拍即合。
姚廣孝 (1335—1418)明蘇州長洲(今江蘇吳縣)人。十四歲出家為僧,名道衍,字斯道。洪武中從燕王(即成祖)到北平(今北京),為心腹謀士?;莸巯鞣?,他勸燕王起兵,并為籌劃軍事。成祖即位,復(fù)姓,賜名廣孝,授太子少師。曾參與纂修《太祖實錄》、《永樂大典》等工作。
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選高僧侍諸王,為已故馬皇后誦經(jīng)薦福。經(jīng)人舉薦成為燕王朱棣的重要謀士,隨燕王朱棣至北平(今北京)住持大慶壽寺。從此經(jīng)常出入燕王府,參與奪位密謀,成為朱棣的重要謀士。朱棣“靖難”稱兵前,他曾推薦相士袁珙以占卜等方式,并通過對當時政治、軍事形勢分析,促使燕王朱棣堅定信心;又于王府后苑訓(xùn)練軍士,打制軍器,作好軍事準備;建文元年(1399)六月起兵前夕,計擒北平布政使張昺、都指揮使謝貴。靖難之役中,他留守北平。十月,輔佐燕王世子率萬人固守北平,擊潰朝廷數(shù)十萬北伐之師。此后,仍多贊謀帷幄,終使朱棣奪得皇位。朱棣即位后,初授官僧錄司左善世,永樂二年(1404)再授為太子少師,復(fù)其姓,賜名廣孝。晚年,姚廣孝既厭懼官場爭斗的兇險,又不甘心放棄畢生事業(yè)的追求,故雖然受官,卻未改變僧人身份,主要承擔(dān)太子、太孫的輔導(dǎo)講讀,及主持《永樂大典》、《明太祖實錄》等書的修纂。其博通精深的學(xué)識和修養(yǎng)對皇太孫(即明宣宗)有較大影響,對《永樂大典》的完成也起了很大作用。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