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高中舉人後,周于仁前往福建省永春縣擔任知縣一職。在政事上,除了展現(xiàn)治理能力外,也頗能處理地方防衛(wèi)軍事。雍正11年(1733年)8月,約60歲的周于仁因為政績頗豐,被清朝政府拔擢為澎湖通判一職,從福建前往澎湖駐守。
進駐澎湖後,因為喜好澎湖人文風景,而有「才到澎湖便是仙」的感言。積極任事的他,因為看到駐守澎湖的閩兵恃驕強悍,欺凌地方族社。為此,他強加干預,凡是不法的人,全部將其繩之以法,此舉獲得澎湖住民贊賞。雍正13年(1735年)周于仁奉令清查澎湖地畝。於清查中,通判勸導移民開墾澎湖荒地,凡支持者,皆由官方資助種田牛只與農(nóng)耕工具。同年8月,雖輪調(diào)時間屆滿,仍於澎湖以協(xié)辦參與政事。翌年(乾隆元年;1736年)6月,則因病告假回四川原籍。返渡後,澎湖人感念恩德,於當?shù)亟⑸魜砑漓搿?p>除了政事卓著外,周于仁最大貢獻是編著廿篇、約三萬字的《澎湖志略》。
1736年完成的《澎湖志略》,為清朝第一本專門記載澎湖的方志。後來於1740年,成為胡格編撰同名志略的原本。《澎湖志略》1卷20篇;主要記載澎湖成為清朝版圖後之功績,共分成輿圖、海道、沿革、疆域、城垣、里程、宮廟、戶口錢糧、倉儲、科名、物產(chǎn)、舟楫、泊岸、漁舟、風俗、文員、武員、煙墩炮臺、詩及賦等。志略中,最具代表周于仁個人的詩賦為《別澎湖十六韻》。詩文全文為:行年將六十,三仕到澎陽。海國東南嶠,星經(jīng)牛女鄉(xiāng)。天懸青共遠,水接碧同長。颶發(fā)疑雷吼,沙飛似霧茫。有時奔萬馬,無計臥雙檣。風景雖多別,民情卻甚良。勤耕蕷作飯,儉用布為裳。麥稻還須糴,豆麻尚可糧。黍黃村火密,草綠訟庭荒。柴戶何嘗閉,蒲鞭不用揚。官閑惟嘯月,民樂可烹羊。竊祿亦云久,留名敢謂芳。光陰飛石火,花甲變星霜。將別還延佇,思歸欲束裝。群黎雖祖餞,一葦早輕杭。暫息鷺州地,追懷賦短章。
根據(jù)學者研析認為,《澎湖志略》開啟往後200多年各種撰寫澎湖歷史的基本底稿;例如:1769年,胡建偉《澎湖紀略》、1893年林豪纂修之《澎湖廳志稿》?!?
中文關鍵字:周于仁 , 澎湖
參考資料
下一篇:壓印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坡內(nèi)坑遺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