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臺北市西北角,即淡水河與基隆河交界處。原為臺北盆地之平埔族巴浪泵社社域,1709年墾號陳賴章請墾大佳臘荒埔時,即將此地域畫入拓墾范圍。然至乾隆初年始有較多漢人入墾,乾隆中葉時,余文儀《續(xù)修臺灣府志》即有漢人聚落大浪泵莊的記載。因入墾者多為福建同安人,隨後乃將大浪泵莊改稱為大隆同莊,以冀日臻隆盛。1802年時王、鄭、高、陳等姓人士,鳩銀成立「金同成號」,在此地建造44間南北相向的瓦店,而後陸續(xù)發(fā)展,形成具有頂街、下街之分的大隆同街。同治年間以後,或因音諧,大隆同街又稱大龍峒街,隸屬大加蚋堡,日治時期為大龍峒町,今隸臺北市大同區(qū)。
參考資料
〔★伊能嘉矩,《大日本地名辭書?臺灣之部》,1909〕〔→陳賴章、大加蚋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