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臺灣第一所幼稚園開辦於1897年,源起於臺南教育會干事蔡夢熊前往日本京都大阪考察幼稚園,感動之余,在臺南創(chuàng)辦「關帝廟幼稚園」,初時入園者皆為達官鄉(xiāng)紳子弟,而後臺人幼兒逐漸退、減,呈只有日人幼兒狀況,不到3年,宣告關閉。1900年,臺北出現(xiàn)以日人幼兒為對象的「臺北幼稚園」,其後各地漸有興辦,至1920年(大正9年),臺灣共有18所私立幼稚園。
日治時期幼稚園教育一如初等教育,乃日、臺人二軌,區(qū)隔而教。1921年臺灣總督府發(fā)布「臺灣公立幼稚園規(guī)則」,規(guī)定招收對象為滿三歲至入公、小學校前幼兒,以及日、臺兒共學事宜;不久又發(fā)布「公立幼稚園二関スル件」,以風俗習慣與言語差異為由,強調日臺人共學之不適當。日治時期幼稚園教育經過三階段的演變:初期只以日人子弟為對象(1895-1919年);繼而日、臺人兼收,臺人子弟逐漸成為受教對象(1919-1937年);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後,日本軍閥大東亞政策所引領的「皇國民」教育影響到臺灣幼稚園,日、臺人幼兒同為「皇民教育」對象(1937-1945年)。在體制上幼稚園教育牽系於總督府的「同化主義」、「皇民教育」等統(tǒng)治策略,實質上則傳承東京女子師范學校附屬幼稚園的教育內容與方法。
臺灣幼稚教育制度雖傳自日本、西歐,然第一所幼稚園乃臺灣人為臺灣人子弟開辦,深具歷史意義。臺北幼稚園創(chuàng)辦後,臺灣幼教的發(fā)展完全襲自日本,然其實踐仍奠定臺灣幼兒教育的雛型。臺北幼稚園等日人幼稚園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而告終,然多所臺人幼稚園於1945年以後仍繼續(xù)辦理。
中文關鍵字:關帝廟幼稚園 , 臺北幼稚園 , 幼兒教育
英文關鍵字Guan Di Temple kindergarten , Teipei kindergarten ,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