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水師船艦多取材樟木制造,臺灣設有兩處軍工料館,一在瑯d(今恒春),一在艋舺(臺北萬華),置匠首指揮工匠入山采樟。道光初年(1822年前後)臺灣府在噶瑪蘭增設軍工料館,并指派林泳春出任匠首。林泳春原為噶瑪蘭地區(qū)煎樟腦戶的首領,煎樟煮腦的利益遠高於為政府伐木取材,林泳春拒絕出任匠首,也禁止伐木工人供應木料予政府,并在四圍大坡(今宜蘭大坡)設防,阻絕政府所派工匠入山。負責督管軍工料館的縣丞朱懋設法離間林泳春黨夥林萬,率部分工匠出面承辦軍工,林泳春大怒,率眾至頭圍與林萬等人械斗,并哄鬧公堂。1823年夏福建水師提督許松年巡閱營伍至噶瑪蘭,先對林泳春出以招撫,無效,最後調集營汛及義勇入山圍剿,林泳春卒被捕,斬首梟示。
參考資料
〔★陳淑均,《噶瑪蘭廳志》,1957〕〔→許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