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又寫作毗舍邪,當以毗舍耶之音為是。12世紀時,有島夷稱毗舍耶,趁南風(fēng)時,數(shù)次侵襲泉州一帶,據(jù)載這些島夷肌體漆黑,喜好鐵器,以竹筏為交通工具,「語言不通,商販不及,袒裸盱睢,殆畜類也」「時至寇掠,其來不測,多羅生噉之害」。伊能嘉矩認為,流求即臺灣,談馬顏是紅頭嶼(蘭嶼),而毗舍耶為今之小琉球,其族群為菲律賓之Bisaya族,移徙小琉球,臺南之原住民西拉雅族即其後裔。又梁嘉彬則以毗舍耶在臺灣。毗舍耶人來自何處?學(xué)者們意見不同,有關(guān)毗舍耶資料太少,各種看法只能視為假說,尚無定論。據(jù)《諸蕃志》載,似乎與流求、談馬顏等國相近,但值得注意的是12世紀時曾有南島民族自菲律賓或臺灣劫掠福建沿海一帶。
參考資料
〔★梁嘉彬,〈宋代毗舍耶國確在臺灣非在菲律賓考〉,《琉球及東南諸海島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