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本遺址最早由張振岳先生於1995年時調查發(fā)現,其調查中發(fā)現有打制斧鋤形器、打制石刀、鎚形器、磨制錛鑿形器等石器工具,陶器方面則有鼓腹式素面紅陶、折腹式印紋紅陶、折腹式印紋灰黑色陶、瓶形器、印紋陶片、蓋形器、橋把、陶鈕、陶足等,并發(fā)現有帶穿孔石板片、立石與石柱,石柱一側有六個淺凹槽,故其推測可能是屋椽結構的遺留物;另外,張振岳引述東里村平埔族人的傳說及紀綠,認為過去「丹埔」社原住民,即阿美族,便居住於此遺址一帶(張振岳1999:288-290)。
後來在2004年考古遺址普查計劃下,對本遺址進行二次地表調查,發(fā)現有橙紅色夾砂陶、陶把、圈足、陶蓋鈕、瓷片、硬陶等陶器遺留,石器方面則有石斧、石鋤、砥石、攜帶型穿孔砥石、石杵、石錘等,所以研究者將其文化類型判定為靜浦文化富南類型,年代約1500-500B.P.,評監(jiān)為一般性遺址(劉益昌等2004:1510-LC-1)。
參考資料
下一篇:清代特產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清代歷任臺灣府臺灣縣澎湖巡檢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