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1978年底,重要產油國伊朗在宗教領袖何梅尼的領導下發(fā)生政爭,伊朗每日輸出580萬桶石油因此中斷,打破全球原油市場上供需關系的脆弱均衡,引爆第二次石油危機,原油價格由1979年7月每桶18美元,翻漲至12月每桶41美元,全球經(jīng)濟再度受到極大的沖擊。其後伊朗與伊拉克兩大產油國在1980年9月爆發(fā)「兩伊戰(zhàn)爭」,石油生產、輸出大受影響,油價再度維持在每桶40元的價位。
19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皆起因於中東重要產油國突然減產,導致油價飆漲、沖擊全球,造成經(jīng)濟混亂與蕭條。高度仰賴能源進口的臺灣在此一沖擊下,為挽救緊縮的經(jīng)濟情勢,以及安定民生,對物價采取管制措施,包括減低關稅、采寬松貨幣政策,以及對民生物品的限價措施。
此外,行政院於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fā)後的兩個月,宣布推動「十大建設」,這項重大投資適時彌補油價風暴引起的民間支出緊縮,因此并未造成嚴重的排擠效果。政府透過擴大重化學工業(yè)生產、整備主要工業(yè)的基礎建設等公共投資,為臺灣經(jīng)濟帶來直接、間接的擴大就業(yè)效果,進而降低石油危機所帶來的經(jīng)濟沖擊。
中文關鍵字:石油危機 , 石油輸出國組織 , 物價管制 , 十大建設 , 公共投資
英文關鍵字Petroleum crisis ,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 , Price Control , Ten Maj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 Public Investment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