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臺灣義塚之設(shè),文獻可徵者,以1694年(康熙33年)成書的高拱乾《臺灣府志》所載之臺灣縣鬼仔山義塚最早。其它尚有官府捐置、專供埋葬戍守兵弁亡故者,如1777年(乾隆42年)臺灣知府蔣元樞設(shè)置之臺灣縣大北門外較場山義塚。亦有在臺官員見民人寄停骸罐於寺廟,懸而未葬,心生憐憫而醵金倡置者,如道光年間淡水廳同知玉庚,在廳治南門外巡司埔義塚之西倡建之中塚。
據(jù)歷史學(xué)者戴文鋒之研究,清代臺灣有紀(jì)錄可查的義塚高達224所。其它未為文獻所載,或年久湮沒,或遭侵墾混占者,當(dāng)不在少數(shù)。其中官設(shè)29處,民設(shè)193處,另有兩處為官民合設(shè)。官設(shè)義塚將近一半(14處)成於乾隆年間,反映乾隆年間漢人移民之開發(fā)熱潮,且官府致力籌建義塚。民設(shè)義塚則以稍晚開發(fā)的新竹(66處)、苗栗(42處)兩縣為多。
清代臺灣和義塚制度類同的喪葬救濟事業(yè),還有運柩寄棺以及叢葬無主枯骨兩種。運柩寄棺之所一般稱為厲壇,原本為祭拜鬼魂而設(shè),後來逐漸衍為供死者暫時停襯之所;清代臺灣厲壇為數(shù)頗多,名稱不一,或稱南壇、北壇,或曰大眾壇、大眾廟,或曰萬善壇、同善堂等。叢葬無主枯骨是指撿拾遺骸加以埋祭之所,其名稱亦頗多,如萬善同歸、有應(yīng)公、大眾爺、水流公等。
中文關(guān)鍵字:義塚 , 治臺政策 , 無主枯骨 , 善堂 , 厲壇
英文關(guān)鍵字gratuitous graves for the anonymous dead , Taiwan-governing policy , the exposed corpse , charity shrine for the homeless spirit , malicious spirit shrine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