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本遺址於1980年代開始有多位學者進行調查(黃士強等1989;邱敏勇1990;陳有貝1991;王天送1992;連照美、宋文薰等1992;黃士強等1993;劉益昌等1993、劉益昌等2004),但至今尚無發(fā)掘工作的記錄(劉益昌等2004:1506-LT-3)。
最早的記載(黃士強等1989:34)提到在遺址現場可見明顯的堆積層位,采集到打制石斧與石片器,陶器方面則有罐和缽,多有夾砂,陶片顏色主要為黃橙色、赤橙色等,僅少數陶片帶有繩紋,以及部份陶器在腹部上緣靠頸處施有一環(huán)剌點紋,當時推測其年代可能較早。而後邱敏勇(1990:51-53)與陳有貝(1991:25-30)的調查記錄內容皆與前述相近,然在王天送〈花蓮縣史前文化遺址簡介〉(1992:265)一文中,提到之「花蓮溪出??谶z址」應為嶺頂遺址,較特別的是其有提到「陰石」、「陽石」等遺物,應該是有槽單石與有肩單石,屬於巨石文化中的特徵之一。
由最近的調查資料,研究者認為此遺址包涵有二種不同文化性質的陶質遺留,分別是屬於東部繩紋紅陶文化之橙色泥質陶與橙色夾砂陶,以及屬於花崗山文化之黃褐色夾砂陶、明赤褐夾砂陶、紅色素面夾砂陶、紅橙色灰胎夾粗砂陶等,年代方面則分別是4500-3500B.P.、3500-2000B.P.,而此遺址被評監(jiān)為重要性遺址(劉益昌等2004:1506-LT-1)。
近年來,於嶺頂遺址之南方分別發(fā)現了嶺頂Ⅱ遺址與嶺頂Ⅲ遺址,屬於點狀分布之遺址型態(tài),且皆被歸屬於花崗山文化之范疇(同上引:1506-LTⅡ-1、1506-LTⅢ-1),故筆者認為其間之關系或是嶺頂遺址之分布區(qū)域是值得再討論的方向。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