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5月9日以鄭南榕等人為中心的黨外新生代,為了表達對長期戒嚴體制的不滿,決定發(fā)起五一九綠色行動,并成立五一九綠色行動委員會。由於陳誠於1949年5月19日正式公布臺灣的戒嚴令,為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故取名為五一九綠色行動。他們於1986年5月19日在臺北市萬華龍山寺集結,準備出發(fā)前往至總統(tǒng)府請愿,結果遭到情治單位動員的千余名警力,以人墻圍堵僵持10多個小時。此一行動在當時也被認為是黨外激進派不滿公政會主導人事與國民黨方面溝通時,采取較為妥協(xié)軟弱立場的不滿。次年執(zhí)政的國民黨雖然提出制定國家安全法,再行解嚴的主張,但不為反對人士所接受。因此當年的5月19日民進黨在臺北市中山堂舉行抗議活動提出「只要解嚴、不要國安法」、「解除戒嚴、人人有責」及「百分之百解嚴」等口號,延續(xù)1986年五一九綠色行動的主張,而隨著1987年7月15日正式解嚴,主張解嚴的五一九綠色行動也正式走入歷史。
參考資料
〔★李筱峰,《臺灣民主運動四十年》,1987〕〔→解除戒嚴、黨外公共政策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