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內(nèi)容以海國之通互市者為限,分西洋15國(4卷)、東洋7國,另有日本及紅毛番,因不通貢使,故別列為〈外紀考〉。兩洋諸國,先以史略簡介該國,文後另立「形勝名蹟」、「物產(chǎn)」、「交易」三項。其余6卷分別為〈稅餉考〉、〈舟師考〉、〈稅璫考〉、〈藝文考〉(2卷)、〈逸事考〉,合計12卷。各卷之末,均附以一段「論曰」,作為全卷之總結(jié)。
東洋、西洋兩詞,在元朝《島夷志略》一書中已頻見;本書則明確將各海國分別系於東洋或西洋。東洋的首站為菲律賓的大港(呂宋島北部海港Apari),西洋的首站為占城(今越南中部),東西洋即今東南亞及其以西諸國。臺灣因尚未形成一個國家且未與明朝互市,故「不在東西洋之數(shù)」,僅附於「東洋列國考」之末。
本書提到臺灣部分者,唯〈東洋列國考〉的附錄「東番考」,以及〈舟師考〉之「東洋針路(航線)」末所附記的「東番」。這兩段共提到雞籠山等10個臺灣的地名;另有北港一名,以其位在澎湖之東北,「故名北港,又名東番」,可見當時「北港」意同於「東番」,兩者均非臺灣全島,而是本島中的一部分?!笘|番考」的內(nèi)容多節(jié)錄自〈東番記〉。明顯的差別是,〈東番記〉描述的是臺灣西南沿海部落,在《東西洋考》里則成為對雞籠山土著的描述。
依本書所述,明末以前中國人的海上活動以東南亞各國為主,位處「小東洋」的臺灣,由於「無他奇貨」,故未成為海上貿(mào)易的重點;至於同處東方海上的日本及琉球,則因季風及航線的不同,而成為東洋之外的另一個海上針路。
中文關(guān)鍵字:針路 , 東番 , 北港 , 雞籠山
英文關(guān)鍵字Shipping route , the eastern barbarians , Paccan( North Port) , Jilongshan/Keelung mountain
參考資料
下一篇:〈東番記〉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圣域踏尋:近代漢傳佛教史的考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