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想起文天祥的《過零丁洋》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代代的仁人志士,身先士卒鞠躬盡瘁,蕩氣回腸氣壯山河的故事教育著影響著一代代心懷祖國,一心一意要報效祖國的赤子們。上下五千年有多少故事載入了史冊供我們景仰,又有多少的事跡湮沒在歷史的長河悄無聲息。愛國是一種人格的體現(xiàn),是一種刻骨銘心的情懷,是一種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尊嚴(yán)感,是一種大氣磅礴與生俱來的澎湃氣勢!可是綜觀所有的愛國超越自己生命的先輩們來說,悲劇的一生卻幾乎成了宿命的歸宿。
8 個答案答案 1:
屈原的千古一跳,汨羅江的水聲里,千年的《橘頌》《離騷》中不停地《天問》《九章》《九歌》,表不盡的雄心壯志,訴不完的鐵血丹心,道不出的徹骨悲涼,問天無語,寫不絕的綿綿詩意?!奥仿溥h(yuǎn)修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可是,不曾想啊,報國無門,被奸佞所害,無出頭之日的悲憤絕望中,終于毅然決然地抱石沉江,其哀大莫于心死的決絕想來潸然淚下。
辛棄疾,這個一生要把“欄桿拍遍的”豪放派詞人和愛國者,幾經(jīng)追求沉浮發(fā)出“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生后名,可憐白發(fā)生”!白發(fā)都生了,也了卻了心思,應(yīng)該過平靜如水的日子了吧,可骨子眼里的剛烈和胸懷天下讓他又發(fā)出“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p>
再回顧文天祥和林則徐壯烈而又悲情的一生,剛正不阿胸懷大志,為國肝腦涂地在所不惜,為民心系眾生政績斐然,可是,一樣難逃排擠-流放,難逃當(dāng)權(quán)者的冷眼相待,奸佞者的誹謗誣陷。如果說這樣的愛國情懷都要注定是悲情的一生,那么,愛國豈不成了一道打不破的魔咒?這樣的結(jié)局令人怎不浸透骨髓的心寒?可是歷史的悲喜劇總是一直驚人相似地在上演,歷史是由忠臣和奸臣一起來抒寫的,不能說奸臣不愛國,忠臣和奸臣愛國的最大區(qū)別是,一個以國為重一個以家為重。國是眾生的利益,集體的榮譽,家是自己的算盤,個人的前途。由此想到了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英雄,他們的境況一樣令人唏噓無語……
最近看了幾篇文章,寫老山前線一位烈士的母親,為了來云南看望長眠在邊境的兒子,湊了20年才湊足了路費。20年啊,嬰兒長成翩翩青年,勃發(fā)的中年步入翁媼的年齡,樹苗長成參天大樹。靜默的歲月也會無聲地憤怒,是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英雄為國捐軀崇高無限也是理所當(dāng)然的奉獻(xiàn)。只是只是啊,誰讓我們英雄的母親20年才摸到冰冷的墓碑,石碑就是兒子,抱著石碑 母親仰望蒼天,流不下一滴眼淚了。20年來淚早已經(jīng)流干,20年來思念早已經(jīng)結(jié)繭,20年來苦痛驕傲的心已經(jīng)波瀾不驚。誰阻隔了母親的腳步啊,誰又來關(guān)心問候過這位老母親?英雄如若地下有靈,長跪母親膝下:母親啊,請寬恕孩兒不孝,自古忠孝兩難全。母親啊,請原諒孩兒,您剛剛把兒撫養(yǎng)長大,還沒來得及報答您的點滴之恩,可是,祖國的榮譽高于一切??!熱血灑邊疆孩兒無怨無悔!只是您一定要多保重身體,您是孩兒永遠(yuǎn)的牽掛!
愛國是一個美麗的操守,愛國是一種職責(zé),愛國更是一項義務(wù),請讓我們愛國的志士們不要總在悲情的一生中度過吧。
愛國是全民的運動,愛國者是我們-的脊梁砥柱!
歷史的車輪永遠(yuǎn)滾滾向前的,“江山代有才人出”!追古思今,慨嘆萬千,妙筆生花也難寫盡五千年中龍族兒女的愛國篇章,“仰不愧天,俯不愧人”的情操千百年來聳立在大愛的云天里!
答案 2:
我想到了一句話:理想是豐滿的,現(xiàn)實是骨感的。
這就是事實,沒有辦法,通常抱著一腔熱血愛國的人,忽略了各式各樣的認(rèn)識這個國家的主體,因此也就主觀的把國家定義為大義,其實不然,在災(zāi)難面前,人們才有可能團(tuán)結(jié)在一起,其他時候都是以個人利益為紐帶,很難合作。所以一旦愛國者忽略了這些事情,那么肯定會放松警惕,他們敢于為了大義得罪權(quán)貴,沒有辦法取“中庸之道”,目的導(dǎo)向,自然是命運悲催。
答案 3:
人在悲苦的時候往往比較有靈感和寫作的動力。
答案 4:
國是家的放大,也是個人的放大。為什么要愛國?國弱才需要愛,需要強。國家強大了,才有個體的尊嚴(yán)。在國家命運面前,個人往往又微不足道。故而烈士多慷慨。其實李鴻章輩也很悲情。
個人分擔(dān)國家命運,無論以什么方式,都是大敘事。值得推崇。
答案 5:
因為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愛“大清國”,但是大清國不愛他們。基本上病根和《茶館》里的秦二爺差不多??赡苁巧环陼r吧,但是這也說不好是喜是優(yōu)——如果沒有這生不逢時的悲壯,哪來的名垂青史?
答案 6:
孫子說:將有五危,必死可殺,必生可虜,忿速可侮,廉潔可辱,愛民可煩。
這幾句出自《孫子兵法*九變篇》,意指作為統(tǒng)將,不可以墨守成規(guī),缺乏應(yīng)變之能力,否則就會落得個殺身成仁的下場。其實我們的國家從古至今不缺乏愛國的英雄,但是真正成功的英雄,大多無智名,無勇功,然而卻能保家衛(wèi)國為國家?guī)砗推?。只是我們的國家里從古至今有一種傳統(tǒng),那就是人死了比活著更容易成為英雄。于是,楚-被視為失敗的英雄,而劉邦則成為成功的小人,還有跟著劉邦成名的韓信,都是不拿自己當(dāng)回事的人,但是都活到了最后并勝者為王。但是我們都可以發(fā)現(xiàn),劉邦上臺后會號召人們學(xué)他嗎?不會。他只會贊美項羽的自刎烏江,并要求人們視其為榜樣,因為這對他有好處。于是,歷史就這樣形成了,英雄都是悲壯的,因為他們都是失敗后一無所有了,還留下了精神供人們傳揚。
而勝利者不做英雄,做帝王,享受榮華富貴,即使已經(jīng)造福蒼生,但是因為他已經(jīng)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人們就會以為他是為了自己而奮斗,人們只會眼紅并羨慕,那里還想得起他說過什么話呢?
答案 7:
這跟【不管做法有多-,口頭上一定要唱響!】是一個道理。。。
答案 8:
愛民才是我們所要,愛國,你到你愛誰的國?黨的國還是人民的國?(黨的干部質(zhì)問記者你是替黨說話還是替人民說話),愛誰的國,恐怕也要區(qū)分一下。
下一篇:誰是藝術(shù)品鑒定一錘定音的“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按美國的貧困人口標(biāo)準(zhǔn),中國會有多少窮人呢?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