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歌功頌德的意思◥
歌頌功績和恩德。語本《史記.卷四.周本紀(jì)》。
◣歌功頌德的典故來源◥
《史記.卷四.周本紀(jì)》慶節(jié)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毀隃立。毀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亞圉立。亞圉卒,子公叔祖類立。公叔祖類卒,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父復(fù)修后稷、公劉之業(yè),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財物,予之。已復(fù)攻,欲得地與民。民皆怒,欲戰(zhàn)。古公曰:「有民立君,將以利之。今戎狄所為攻戰(zhàn),以吾地與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民欲以我故戰(zhàn),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鼓伺c私屬遂去豳,度漆、沮,踰梁山,止於岐下。豳人舉國扶老攜弱,盡復(fù)歸古公於岐下。及他旁國聞古公仁,亦多歸之。於是古公1>乃貶2>戎狄3>之俗,而營筑城郭室屋,而邑別居之4>;作五官5>有司。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注解〕(1)古公:即周太王。周文王姬昌之祖父。初居邠,為避狄人侵?jǐn)_,遷於岐山下之周原,邠人皆追隨,乃於其地立國,國號周。武王時,追尊為太王。(2)貶:減少、減損。此處有變革之意。(3)戎狄:指居於西北邊境外的野蠻-。(4)邑別居之:設(shè)邑落分別居住。(5)五官:周代之五官,分別為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
◣歌功頌德是誰的典故 歌功頌德典故解析◥
周朝傳至古公亶父時,才正式建國,立國號周。他重修后稷、公劉的大業(yè),積累德行,施行仁義,國人都非常愛戴他。戎狄中的薰育族來侵?jǐn)_,想要奪取財物,古公亶父不反抗就給他們。隨後又再度侵?jǐn)_,想要搶奪土地和人口,人民都很憤怒,想奮起抵抗。古公說:「民眾擁立君主,是要讓他為大家謀利益?,F(xiàn)在邊疆-前來侵犯,目的是為了奪取我們的土地和民眾。民眾跟隨我或是他們,并沒有什麼區(qū)別,如今民眾因為我的緣故去打仗,要我犧牲別人的父子兄弟,卻做他們的君主,實在不忍心?!轨妒蔷蛶ьI(lǐng)部屬離開豳地,到岐山下居住。豳地的人民也都扶老攜幼,全跟著古公來到岐下。鄰國聽說古公的仁義,也有許多人來歸附他。因此古公就變革戎狄的風(fēng)俗,營造城郭,建筑房舍,把民眾分成幾個邑落定居下來;又設(shè)立各種官職以辦理事務(wù)。人民譜歌作樂,以歌頌他的功德。後來「歌功頌德」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指歌頌功績和恩德。
Ge Gong Song De
下一篇:應(yīng)對如流的意思 應(yīng)對如流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得不償失的意思 得不償失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