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著名小吃介紹:
魚丸:魚丸,又稱“魚圓”、“魚腐”、“魚脯”,是用魚肉斬茸,加蛋清、淀粉攪拌上勁,擠成小丸子,入微沸水中煮熟而成。 蠔煎:蠔煎是很有特色的福建特色小吃,蠔煎以牡蠣為主要材料,烹飪的做法煎菜為主,口味屬于咸鮮。 春卷: 春卷又名春餅,廈門人叫薄餅。是用面皮包著各種菜肴食用,吃起來脆嫩甘美,醇甜可口,營(yíng)養(yǎng)豐富。 土筍凍: 土筍凍是一種由特有產(chǎn)品加工而成的凍品。它含有膠質(zhì),是一味色香味俱佳的風(fēng)味小吃。 鍋邊糊:鍋邊糊又稱鼎邊糊,福建著名佳點(diǎn),與肉餅等配食,為當(dāng)?shù)卦琰c(diǎn)佳品,一直流傳到臺(tái)灣等地。鼎邊糊是福州著名的風(fēng)味小吃,成為福州地方的一種特殊標(biāo)志。 手抓面: 手抓面,漳州話又叫做"豆干面份"。這種道地的小吃,真是用手抓著吃的。如果嫌不衛(wèi)生,當(dāng)然也可以使用筷子,只是不夠地方風(fēng)味罷了。 炒蟹羹:炒蟹羹是泉州一帶很大眾的小吃?!?抱滾塒:一種圓粒狀的樹粿,煮好后在拌好的豆粉、黑芝麻、白糖上滾勻,故名?!?叉燒肉粽:泉州的肉粽聞名于海內(nèi)外,肉粽店遍布大街小巷,其中又以東街鐘樓肉粽最受大眾認(rèn)可。 白八粿:即白年糕,早在元末明初,民間用以賀年供神。 扁肉燕:肉燕和餛飩的結(jié)構(gòu)差不多,不過肉燕的皮是豬肉和面粉放在一起做成的,餡也比北方的餛飩大得多,好吃得多。 閩南糍團(tuán):每逢春節(jié),閩南農(nóng)家有做糍團(tuán)的習(xí)俗。特別在夏季,冰涼爽口糍團(tuán),質(zhì)地柔滑,可解暑氣。 炒面線:炒面線是廈門名點(diǎn),面線是一種用大米粉制成的面條,福建特產(chǎn),易消化??勺飨e小吃,也可當(dāng)主食。 拌面:拌面由雞蛋面煮熟后,加上卷心菜與花生醬拌在一起的素面食(偶爾會(huì)加上鹵豬肉碎),故名“拌面”。 撈化:撈化葷香誘人。冬日食之,大快朵頤之余,舒筋活血,寒氣盡去。 白粿:白粿是沙縣的傳統(tǒng)米制品,逢年過節(jié)都有打白粿吃的習(xí)慣,而松軟香甜惹人喜愛。 福清光餅:福清光餅選料精良,制作方法特殊,看著金黃悅目,聞著噴香誘人,吃著酥脆適口,遠(yuǎn)非四川麻餅、北方燒餅可比。 煎米糕:煎米糕色澤金黃,外酥內(nèi)軟粘,甜潤(rùn)適口,是冬春季節(jié)熱食佳品。 馬耳: 馬耳色澤金黃,形似麻花,外酥香,內(nèi)嫩軟甜潤(rùn)。 蠣餅:蠣餅是福州傳統(tǒng)的風(fēng)味小吃,是用大米和黃豆粉將海蠣肉、豬瘦肉、芹菜餡包起來炸制而成。成品為圓形,色呈金黃,殼酥香,餡鮮美,味葷。福州人大多把蠣餅做下粥小菜,若與鼎邊糊同吃則味道更好。 補(bǔ)充福建著名小吃魚丸的烹飪方法: 材料:魚肉500克 清水40克 蛋清3個(gè) 濕淀粉50克。 調(diào)味料:精鹽4克 蔥姜汁25克 味精1.5克、熟豬油50克。 做法:
取魚肉500克,剁成魚泥,加清水40克,精鹽4克,蔥姜汁25克,順著一個(gè)方向攪勻。 攪至有粘性時(shí),用手試擠一個(gè)魚丸,放入冷水中,如能浮起,隨即加入攪。 打成泡沫狀的蛋清3個(gè)、濕淀粉50克、味精1.5克、熟豬油50克仍順一個(gè)方向攪勻,即成魚丸料子。 然后,用手將料子擠成直徑3厘米的魚丸放入冷水鍋中,上火煮開(保持微開3分鐘)撇去浮沫,用漏勺將魚丸撈出即成。
福建著名小吃蠔煎的烹飪方法: 材料:鮮蠔(鮮海蠣)500克,熟蟹肉、豬五花肉(去皮)各125克,干扁魚15克,鴨蛋2個(gè),韭菜、蒜各125克,姜末15克,香菜30克,料酒30克,精鹽15克,胡椒粉1.5克,干淀粉250克,熟豬油125克。 做法:
將韭菜、蒜擇洗干凈,切成細(xì)末,與姜末、精鹽、干淀粉及清水250克拌成粉漿;干扁魚下油鍋炸酥,取出研成末;豬五花肉剁成泥;蠔用清水洗凈,瀝干水分,與肉泥、粉漿拌勻成蠔粉漿;鴨蛋打散與蟹肉拌成蟹蛋漿。 平底鍋內(nèi)加豬油60克,燒至剛冒煙時(shí),倒入蠔粉漿攤平成圓皮,翻勻兩面約煎5分鐘,待粉漿表面干燥時(shí),從四周注入豬油65克,再淋勻蟹蛋漿,然后用小鏟將蠔煎皮對(duì)折成半圓形,兩面再煎熟,淋上料酒,取出裝盤,撒上胡椒粉、扁魚末,再飾配香菜即成。[page]
福建著名小吃春卷的烹飪方法: 材料:包菜一粒半、胡蘿卜兩根、三層肉八兩(可以把部分換成五花肉)、大蒜、芹菜、豆干(8片)、牡蠣一斤、筍半斤、春卷皮(菜市場(chǎng)有賣)、香菜3兩、海苔絲一袋、貢糖一小袋,油、醬油、糖、鹽、味精少許。 做法:
把包菜、胡蘿卜、~切成細(xì)絲狀裝入大的盆中~在把大蒜、芹菜切成細(xì)絲另外裝盤待用。 在鍋中放入開水,待水開后放入三層肉煮熟,將肉切成細(xì)絲待用。 豆干先切成細(xì)條,再切成丁備用。牡蠣反復(fù)清洗幾遍,確保沒有沙、殼。將鍋內(nèi)的水燒開,放入牡蠣~待第2次煮沸后撈起,保留部分煮牡蠣的水(煮菜時(shí)用)。 把油燒熱,放入肉絲炒片刻備用。 在鍋內(nèi)倒入油,待燒熱先放入包菜,胡蘿卜跟豆干翻炒再放入肉絲,牡蠣~放入所有調(diào)料翻炒,再加入少許牡蠣水跟少許的水,~最后放入大蒜跟芹菜細(xì)絲翻炒數(shù)下~即可蓋上鍋蓋調(diào)制中火烹飪,煮25分鐘左右,制成色金黃即可。 取春卷皮鋪在盤上,涂上添辣醬再放入香菜,海苔和貢糖,最后放入菜,包起即可。
福建著名小吃土筍凍的烹飪方法: 材料:新鮮海土筍500克,精鹽10克,香醋4克,醬油6克,蒜泥10克,姜絲3克。 做法:
用石槌不斷碾磨海土筍,滾出全部?jī)?nèi)臟雜物。把土筍放入清水中,將其體內(nèi)的泥土漂洗干凈,呈白亮?xí)r撈起。 鍋置火上,把750克的水和海土筍一起倒入鍋中,放入鹽,熬至沸熟,膠質(zhì)深出后連湯舀起,分裝在小瓷碗中,靜放在露天過夜,自然冷卻凝成固體物(夏天要放入冰箱才會(huì)凝結(jié))。 用竹簽挑出,配以陳香醋、醬油、蒜泥、姜絲等佐料,即可上席。特點(diǎn):晶瑩透明,鮮嫩脆滑,清熱補(bǔ)脾潤(rùn)肺。
福建著名小吃鍋邊糊的烹飪方法: 材料:秈米2500克,蛤干75克,香菇50克,蝦米、豬瘦肉各150克,蔥250克,蝦油500克,熟豬油50克,芝麻油25克,胡椒粉5克,辣椒10克,味精250克,高湯適量。 做法:
將秈米洗淘干凈,用清水浸泡2小時(shí)后瀝干,加水4000克磨成米漿備用。 鍋燒熱,下熟豬油燒熱,放入蔥花、香菇丁、瘦肉、蛤干煸炒出香味,倒入高湯,待鍋邊燒熱后往鍋邊上抹上一層豬油,用碗或手勺舀米漿往鍋邊澆一圈,蓋上蓋燜30秒鐘后揭蓋。 把鍋邊的米漿片鏟到湯里去,再添一些湯。按此法做完至最后一次漿成熟,起鍋裝在盆里,淋上芝麻油、蝦油、味精、胡椒粉,調(diào)好味即成。
福建著名小吃手抓面的烹飪方法: 材料:黃油面餅500克,油炸豆腐350克,芥末、沙茶醬、辣椒醬、花生醬各25克,蒜泥50克,甜醬80克,什醋醬125克。 做法
將沙茶醬、辣椒醬、花生醬、蒜泥、甜醬、芥末、什醋醬分別盛入小碗內(nèi)。 取一份黃油面餅100克放在左手掌上,右手拿小竹板,分別挑上沙茶醬約5克、辣椒醬約5克、花生醬約9克、蒜泥約10克、甜醬約16克、芥末約5克,再放上一塊油炸豆腐70克,然后將黃油面餅卷緊。 吃時(shí),洗凈手,抓面卷蘸什醋即可食用。另有一種吃法是,將黃油面餅、油炸豆腐切塊放在盤內(nèi),舀入各種醬料拌勻,用筷子夾著吃。
福建著名小吃炒蟹羹的烹飪方法:取蟹肉、豬肉加香菇、冬筍及調(diào)料,入油鍋煸炒,撒入胡椒粉而成。
福建著名小吃抱滾塒的烹飪方法:將糯米、粳米磨漿壓干,摻清水揉搓成粒狀,內(nèi)空外圓,放滾油中炸熟,瀝干,滾粉而食。
福建著名小吃手抓面的烹飪方法: 材料:圓粒糯米1000克,臘肉丁250克,蔥末1碗,醬油半碗,叉燒肉丁500克,咸鴨蛋黃12個(gè),蒜泥1匙,沙拉油半碗,精鹽、味精、胡椒粉、五香粉各少許,甜面醬適量,棕葉500克。 做法:
將蔥末放入熱油鍋內(nèi)炒香,加入蒜泥、叉燒肉、臘肉丁炒1分鐘,加入精鹽、胡椒粉、互香粉、醬油、沙拉油、味精,拌勻即出鍋裝盆。 提前將糯米浸泡,粽葉蒸軟洗凈。 取兩片粽葉,比齊后,將上片壓住下片一半,折成斗狀,放入糯米,加入適量的餡和半個(gè)蛋黃,包成四角長(zhǎng)方體,扎緊,入籠蒸熟取出。[page]
福建著名小吃白八粿的烹飪方法: 材料:蕉油、桂花醬、黃砂糖、圓糯米。 做法:
三杯圓糯米倒入盆中,用清水清洗數(shù)次直到水呈清澈為止,洗浸后還必須浸泡八小時(shí)左右,使米充份泡開,倒乾水后必須再清洗一次。 將洗凈泡好的米分?jǐn)?shù)次放入果汁機(jī)中,每?jī)缮酌准尤脒m量的水,直到米粒完全打成米漿后便可倒入面粉袋中,用繩綁緊袋口,先用手?jǐn)D壓出部份水份。 再放到兩層厚重木板之中,上面加上一桶水的重量直到米漿完全脫水為止,將脫水后的粉漿塊放入大盆中,揉成碎塊,隨個(gè)人口味加入兩、三滴香蕉油或桂花醬等香料。 再加入三杯半的黃砂糖,用手或攪拌器將粉漿塊攪拌均勻,變成黏稠狀,倒入鋪好玻璃紙的容器中用刮刀刮進(jìn)大盆,如此便可放入電鍋中以一碗的水蒸熟,電鍋的四周也可用濕毛巾圍住,以避免蒸汽外泄,大約蒸一小時(shí)左右,直到筷子不沾粉的程度即可拿起食用。
福建著名小吃扁肉燕的烹飪方法: 材料:干肉燕皮150克,精瘦肉300克,水發(fā)蝦米20克,凈荸薺50克,蔥白50克,味精12克,精鹽10克,豬骨湯800克,干淀粉50克,芹菜末、胡椒粉、芝麻油適量。 做法:
將精瘦肉槌成泥,蝦米、荸薺、蔥白均剁成細(xì)末狀。 取小盆放入肉泥,加入精鹽、味精攪拌數(shù)分鐘,至肉有粘性表面光滑時(shí),加入干淀粉、蝦米、荸薺、蔥白等,再攪拌均勻成餡料。 干肉燕皮切成6厘米方片,每張燕皮中間放入餡料(約5克),然后把燕皮合攏捏緊,放入沸水鍋中氽熟,撈起,盛入湯碗中。 鍋置旺火上,上豬骨湯燒沸,放入精鹽、味精調(diào)好味,澆入裝有肉燕的湯碗中,撒上胡椒粉、芹菜末、芝麻油即成。
福建著名小吃閩南糍團(tuán)的烹飪方法: 做法:
將糯米洗凈,去砂和其它雜質(zhì),置清水中浸泡半天后瀝干。然后碾成粉末,加水揉搓成團(tuán),以手指輕按,粉團(tuán)有柔軟的感覺為準(zhǔn)。 再把米粉團(tuán)分別搓捏成12個(gè)圓球,按扁后放沸水中焯至上浮,放缽中,用煎匙或光滑的木棍趁熱攪散,越散越好。最后擱3小時(shí),涼后即可。 把芝麻放在炒鍋內(nèi)炒熟,涼后和白砂糖拌勻。 用筷子或湯勺把制好的糍團(tuán)取下一小塊,在餡中滾一下,沾滿芝麻和白糖,即可食用。 特點(diǎn):外香甜,內(nèi)滑軟。
福建著名小吃炒面線的烹飪方法: 材料:上等面線(線面)375克,豬瘦肉、凈冬筍各125克,水發(fā)香菇、干扁魚各30克,鮮紅蝦250克,蔥未6.5克,韭黃65克,白糖15克,料酒15克,味精15克,熟豬油175克,芝麻油15克,花生油500克(約耗125克)。 做法:
炒鍋置微火上,加花生油燒至七成熱時(shí),放入面線炸至淡黃色,用筷子夾住翻一面再炸,炸至呈赤黃色時(shí),撈起瀝去油,晾涼,放入沸水鍋中稍汆泡軟,去一部分咸味,然后取出晾干。 豬瘦肉、香菇、冬筍均切成約4厘米長(zhǎng)的細(xì)絲。干扁魚下油鍋炸酥,晾涼后研成末。韭黃洗凈切成長(zhǎng)3.5厘米的段。 紅蝦洗凈,剎殼取肉,蝦殼剁成細(xì)末,放入鍋內(nèi),加清水500克,用旺火煮沸20分鐘,用凈布過濾,去渣取蝦湯。炒鍋置中火上,舀入熟豬油50克、白糖熬化至起泡時(shí),把蝦湯倒入煮沸。 炒鍋置旺火上,加熱豬油125克燒至七成熱,先將蔥末下鍋煸出香味,再放入蝦肉略炒幾下,加入料酒、香菇、冬筍、瘦肉絲料煸炒至五成熟時(shí),倒入蝦湯煮沸,用鐵勺將配料撥離于鍋邊,將面線放入湯汁中。 用鐵勺翻散,并截?cái)嗝婢€,待湯汁被面線吸收,還剩下2/3時(shí),加入味精炒勻,將面線撈起裝盤,隨即將配料推向鍋中,加上韭黃翻炒幾下,撈起鋪在面線上,淋上芝麻油,再撒上扁魚末即成。
福建春川拌面烹飪方法: 材料:面條: 蕎麥面4杯,鹽,水,紫菜2張,黃瓜1/2個(gè),胡蘿卜1/2個(gè),醬油,切好的蔥,搗碎的蒜,芝麻,芥茉,醋。 做法:
在4杯蕎麥面里放鹽水,并在壓面機(jī)里軋出面條后放在開水里煮熟,再用涼水漂一漂撈在筐內(nèi)。 做拌面佐料醬,把胡蘿卜、黃瓜切成絲,并將紫菜也切成絲。 把面條放在面條碗中,再上面放胡蘿卜、黃瓜、紫菜,并放佐料醬拌著吃。 根據(jù)自己的嗜好可以加放芥茉、白糖、醋。 可以當(dāng)作拌面吃,也可用泡菜湯、煮面條的湯和肉湯的泡面吃。[page]
福建海鮮拌面烹飪方法: 材料:蝦仁、蟹螯肉、墨魚、海參、碎花生、醬油、醋、糖、辣椒粉或黑胡椒粉。 做法:
墨魚內(nèi)部切交叉花紋使其呈顆粒狀,再切成塊。 將面條和蝦仁、蟹螯肉、墨魚分別燙熟。 將面袋中的醬料倒入碗中,加冷開水、醬油、醋、糖調(diào)開,拌入面條。 起鍋后撒上碎花生,可依照個(gè)人口味再撒上辣椒粉或黑胡椒粉即可。
福建彩椒拌面烹飪方法: 材料:主料 面粉,紅、黃、綠柿子椒、面包片,鹽、白糖、醋、黑胡椒、熟芝麻、橄欖油、紅酒。 做法:
將面粉用水和成面團(tuán),切成面片,坐鍋點(diǎn)火倒入水,待水開后放入面片煮熟撈出過涼,柿子椒切成絲備用。 將面包片切成丁放入煮熟的面片中,加入柿子椒絲,加入橄欖油、醋、鹽、白糖、紅酒、黑胡椒、芝麻攪拌均勻即可食用。
福建干拌面烹飪方法: 材料:雞蛋細(xì)面1束、蔥末1茶匙黑醋1大匙、醬油半大匙、橄欖油1大匙、香油半茶匙 做法:
先將半鍋水燒開(約3杯),放入細(xì)面煮熟。 面碗內(nèi)先放入蔥末及所有調(diào)味料拌勻。 將煮好的細(xì)面撈出放入,拌勻即可
福建蔥油拌面烹飪方法: 材料:切面,豬油、黃瓜絲、蔥、姜,鹽、雞精、醬油、白糖、料酒、桂皮、大料。 做法:
坐鍋點(diǎn)火放入少許豬油,下桂皮大料炸出香味,再放入蔥姜煸炒,加入料酒、醬油,白糖、鹽、雞精,倒入高湯燒開后轉(zhuǎn)小火煮20分鐘。 將煮好的湯汁倒入碗中,坐鍋將面條煮熟撈出瀝干水分,放入湯汁中拌勻,撒上黃瓜絲和蔥末即可。
福建涼拌面筋烹飪方法: 材料:面筋250克、鮮菇500克、筍尖50克、麻油、白糖少許、老抽2匙、生抽1匙。 做法:
將面筋切絲。 鮮菇浸洗干凈,和筍尖用佛水滾熟,撈出攤凍切絲。 用大碗盛著加入老抽、生抽、麻油、白糖等一同拌勻即成。
福建撈化烹飪方法: 材料:米粉一團(tuán),高湯、豬血、大腸、牛肚、百葉。 做法:
取米粉一團(tuán),放沸水沖泡后撈出。 高湯淋上,加上高湯、豬血、大腸、牛肚、百葉和蔥花即可。
福建白粿烹飪方法:
首先選用粘性好的上等白香米,洗凈浸透,放到鍋里煮一下,水一開就撈起,然放到蒸籠里蒸透。 倒進(jìn)石臼用木槌槌直至飯粒全都勻化,再放回蒸籠里蒸半小時(shí),再倒進(jìn)石臼用木槌槌到成塊狀。 再放回鍋里蒸,取出再槌。反復(fù)三次就可以了。[page]
福建福清光餅烹飪方法: 材料:面粉1750克,酵面250克,蘇打粉25克,精鹽5克。 做法:
將面粉倒在案板上,中間扒個(gè)窩,加入蘇打粉、精鹽、水約500克,不斷攪動(dòng)至精鹽溶化,再加入酵面,繼續(xù)攪拌均勻。 然后把四周的面粉和入,加水250克揉勻,搓成長(zhǎng)條,摘成80個(gè)面劑子,逐個(gè)搓圓,搟成扁圓形,中間戳個(gè)小洞,即成光餅生坯。 爐內(nèi)放入木炭,待爐溫升到6O-70℃時(shí),把爐中木炭收攏,讓四周火熄滅,搧出爐內(nèi)水氣,迅速將光餅生坯貼進(jìn)爐壁內(nèi),用手將清水輕輕灑到餅上,使餅面發(fā)殼。 此時(shí),應(yīng)將火扒開,再用扇子慢慢把火搧旺,當(dāng)餅面呈淺黃色時(shí),加緊搧火,把火搧的越旺越好,直至餅面呈金黃色時(shí),迅速將火撥攏,用小鏟將餅鏟出爐堂即成。
福建煎米糕烹飪方法: 材料:糯米5000克,紅板糖2000克,花生油250克。 做法:
糯米用清水浸泡2小時(shí),洗凈,瀝干水分。籠內(nèi)鋪上凈紗布,倒入糯米蓋嚴(yán),上沸水鍋用旺火蒸約30分鐘,揭開蓋,向糯米里淋入清水350克,邊淋邊用筷子將糯米撥松,蓋嚴(yán)蓋。 蒸約15分鐘,再揭開蓋,淋入清水400克,再蓋嚴(yán)蓋,再蒸約30分鐘取出,倒在大缽內(nèi)。紅板糖下鍋,加少量清水,用微火熬成濃液,濾去雜質(zhì)。 大鍋置微火上,倒入熟糯米飯,加入花牛油、紅糖液,用鍋鏟攪拌均勻。 取潔凈大木板一塊,放上約3.3厘米高的四方木框,倒入糖米飯,用圓滾棰滾平,待糖飯粘結(jié)半凝固時(shí),去掉木框,先直切10行,再橫切四方形塊。平鍋內(nèi)加花生油,分批放入糯米糕,煎至兩面金黃色即成。
福建馬耳烹飪方法: 材料:糯米2000克,晚稻米350克,熟淀粉150克,白糖350克,花生油7500克(約耗350克)。 做法:
將糯米、晚稻米磨成漿,倒入布袋壓干水分。 熟淀粉和白糖混和攪拌均勻。 干漿掰散,取出300克,加少量水揉成粘面團(tuán),放入沸水鍋中煮熟,撈在干漿里,加適量清水混揉成粘面團(tuán)。然后,依次取出粘面團(tuán)75克,搓成約13厘米長(zhǎng)的圓形,中間稍按扁,抓兩頭朝不同方向?qū)εこ伞奥榛ā睜?,形似馬耳。 大鍋置小火上,加花生油燒至四成熱時(shí),再將馬耳形生坯下鍋,炸至浮起油面時(shí),用兩把長(zhǎng)柄鐵勺不斷翻動(dòng),待油溫再升至七成熱,炸至外皮呈金黃色時(shí)撈起,瀝干油,裝入大盤內(nèi),撤上熟淀粉糖,每塊蘸勻后,排在另一個(gè)盤內(nèi),再撤上其余的熟淀粉糖即成。
福建著名小吃蠣餅的烹飪方法: 材料:大米1750克,豬瘦肉、海蠣子肉各500克,黃豆750克,蔥白250克,精鹽、醬油各75克,花生油7500克(約耗650克)。 做法:
將大米、黃豆分別用清水浸泡2小時(shí),洗凈,瀝干水分,加少量水磨成濃漿,盛入盆內(nèi),加精鹽用木棍攪拌。豬瘦肉洗凈,切塊用絞肉機(jī)絞碎,放入蔥粒、醬油拌成餡料,分成100份。揀去海蠣子肉中的碎殼,洗凈,瀝干水分,均放在每份的餡料上。 大鍋內(nèi)加花生油,放入2把長(zhǎng)柄凹鐵勺,燒至六成熱時(shí),取出1把,勺內(nèi)舀入一湯匙米漿,放上一份餡料,再舀上一湯匙米漿,放入油鍋。 取出第2把鐵勺,與第1把同樣的操作,兩把鐵勺輪換將漿用完。炸至兩面呈金黃色時(shí),逐塊撈在大漏勺內(nèi),瀝去油即成。
提示烹飪蠔煎時(shí)要用小火,不宜用旺火,以免外焦里不熟。 魚丸傳為北宋名相王安石家廚江西贛州人曹春仔所創(chuàng)。 煮土筍段的過程中要經(jīng)常開蓋攪動(dòng),煮至土筍膠質(zhì)溶于水為宜。 手抓面甜、酸、香、辣味俱全,味道精美,富有特殊風(fēng)味,是福建漳州夏令佳點(diǎn)。 粽子制作要均勻,入籠蒸時(shí)先用旺火蒸30分鐘,然后改用小火再蒸30分鐘。 甜年糕冷卻結(jié)成硬塊之后,必須仔細(xì)涂上一層食用油以防止發(fā)霉。 馬耳油炸時(shí)不宜用旺火,以免焦煳。